这几天
中国乒乓球队选手马龙VS樊振东、陈梦VS孙颖莎分别包揽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女单金银牌!令人激动不已
比赛中场休息时,
年龄有些许差距的选手
也展现了不一样的“画风”
27岁的陈梦抱着保温杯细口喝水,
而00后孙颖莎则抱着冰水吨吨吨。
同样的,
32岁的马龙拿保温杯喝水,
24岁的樊振东喝冰水
对此,网友也是屡献神评:
“看来00后还没到用保温杯的年纪。”
“咱也是94的,喝完冰水然后拉肚子是我最后的倔强。”
还有网友说,
“保温杯真神器。”
“保温杯!夺冠必备!”
最后都是“保温杯”获胜,这就是神秘的东方力量力量吗?
每到夏天,
很多人在运动过后
都会酣畅淋漓地喝上一瓶冰水,
感觉瞬间降温又解渴,
殊不知,这种“透心凉”,
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甚至导致猝死。
前不久,湖南株洲一位24岁小伙在室外打篮球后猝死。当时室外温度34℃左右,他打球后喝了冰水,5分钟后人就慢慢倒下了。此外,网上也有很多夏季运动过后因喝冰水、冰饮料导致突发猝死的新闻。
很多人难免需要在高温天里运动或者劳作,
应怎样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这次悲剧的罪魁祸首是不是“喝冰饮”呢?
对此,我们采访了厦门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郭惠娇。
郭惠娇表示:虽然运动后喝冰水猝死只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大量饮用冰水却是引发猝死的“导火索”。
运动强度比较大时,此时如果饮用大量冰水、凉水,心血管相对的缺血及负荷增大,容易诱发一些心脏疾患,导致猝死。
但诱因并非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如果这位小伙在环境温度适宜的场所进行运动,或者是剧烈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恢复活动,心脏负荷不会那么大,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那么,奥运赛场上,
为什么孙颖莎中场休息时
可以豪爽地抱着冰水喝?
1.因为运动员都有进行过详细的健康体检,非常了解自身身体状况;
2.赛前有充分的热身运动和中场休息;
3.适宜的环境温度也能保证体温相对平稳,从而保证心脏负荷不会那么大。
导致运动性猝死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存在基础疾病或疾病风险,如心脏问题引起的猝死(心源性猝死),这是致使运动性猝死最为多见的因素;
二是:超负荷运动,运动者就很容易出现心力衰竭、脑血流中断。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下如果勉强运动,也容易发生猝死。
科普多读点:如何避免运动性猝死?1、运动前注意排查风险定期健康体检,尤其是心血管系统检查,有些特殊类型的心脏病是明确存在运动禁忌的。
2、运动前保证充分的热身充分热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运动状态的的代谢需求。
3、控制好运动强度要做到运动负荷与自身能力相匹配。为了安全起见,循序渐进地开展运动。
4、运动中不适别硬撑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很明显的气喘、心慌、头晕、极度疲劳、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建议立即停止运动。
5、运动后不要立刻停步结束运动后,不要马上坐下来,最好再走上十几二十分钟,或者压压腿、做做深呼吸。
6、热天运动后不宜立即降温无论是饮用冰水、吹空调还是洗冷水澡,都会快速带走人体热量,引起血管的迅速收缩乃至痉挛,增加猝死风险。
大家在运动时还要多补充盐水。
一旦发生昏迷等意外,
可及时拨打求救,
并及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廖小勇
通讯员:刘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