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误以为心脏支架植入后就万事大吉,无需后续护理,甚至会停止原先的药物治疗。然而,这种观念是危险的。心脏支架的作用主要是恢复血管的通畅,但它并不能根治心血管疾病。因此,如果患者在植入支架后不遵循医嘱,不按时服用必要的药物,他们的病情可能会再次恶化,甚至威胁生命。术后的恰当护理对于保持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明白,尽管心脏支架能显著改善血流,但没有遵循适当的术后护理和药物计划,患者的病情仍可能严重恶化,危及生命。总之,心脏支架的植入不是治疗的终点,而是一个需要持续护理和管理的新起点。
心脏支架是什么?植入支架后就活不长了?关于心脏支架的效用与必要性,公众意见分歧显著。一方面,有人视其为救生神器;另一方面,也有声音认为其可能带来伤害。真相在于,是否需要心脏支架,应基于患者具体病情决定。
心脏支架,即冠状动脉内的血管支撑装置,主要用于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缓解心肌缺血。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时,由于血栓导致心脏血管急性堵塞,迅速打通血管是必要的。统计显示,心肌梗死患者中,安装支架后的死亡率从30%降至不到5%,显著提高了生存率。
难以药物控制的心绞痛:对于药物治疗仍频发心绞痛的患者,心脏支架能有效缓解严重狭窄和心肌缺血,减少心绞痛发作,提升生活质量。
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在无明显心绞痛症状的患者中,若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80%,存在明显缺血风险,安装心脏支架是降低心肌缺血风险的有效途径。
然而,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适合安装心脏支架。中华医学会专家指出,对于症状不明显或长期稳定的患者,不宜轻易安装支架,以免带来长期风险。
对于已植入支架的患者,有时出现胸闷、憋气等症状,并非支架所致。这可能是心肌梗死后引发的心力衰竭所致。不安装心脏支架的后果可能更加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心脏支架本身无固定使用寿命,适当保养下可能终身有效。支架后再次发生动脉阻塞的原因可能包括不规律服药、血压、血脂、血糖控制不理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而非支架本身问题。
心脏支架的作用是缓解动脉狭窄,而非治愈冠心病等疾病。患者应遵医嘱,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以延长寿命。
放了心脏支架还能活多久?取决于这3点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和运动
饮食管理:冠状动脉疾病往往与不良饮食习惯相关。支架植入后,关键在于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盐、高热量食品的摄入,同时增加深海鱼、谷物、蔬菜等健康食品的比例。
适度运动:在心脏支架手术后适当的恢复期,患者应逐渐开始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游泳、慢跑等,以增强心脏功能。运动时要注意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坚持服用抗凝药物
即便植入了心脏支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通常需要终生服药。在支架植入后的第一年内,持续服用抗凝血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至关重要。一年后,是否停药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定期进行复查
心脏支架植入后的定期复查是不可或缺的。建议在术后第一个月进行全面检查,并在一年后再次进行。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等,以确保心脏功能正常,及时发现任何潜在的问题。
心脏支架为心梗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救治手段,但其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坚持药物治疗以及定期的医疗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心脏支架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