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已成为世界性的医疗问题。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患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增多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越来越多。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还包括器械治疗。年4月,ACC/AHA/HFSA发布了心力衰竭管理指南更新版。在近期举办的相关学术会议上,医院心内科的黄晏教授分享了ACC/AHA/HFSA心衰指南的亮点,并介绍了慢性心衰植入性器械及辅助装置的进展。
ACC/AHA/HFSA心衰指南更新ACC/AHA/HFSA心衰指南对生物标志物、HFrEFC期心衰治疗策略、心衰合并其他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贫血、高血压)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更新(表1、2、3)。黄晏教授指出,对于慢性进展性心衰患者,检测利钠肽生物标志物可为临床判断提供重要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当患者存在呼吸困难,且病因未知时。由于利钠肽的敏感性高于特异性,更适用于排除心衰。高利钠肽水平对于诊断心衰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但应注意利钠肽水平增高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心原性或非心原性病因所致。
▼表1.HFpEFC期药物治疗推荐
▼表2.心衰合并贫血的管理
▼表3.心衰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的管理
对于心衰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控制血压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病率。ACC/AHA/HFSA心衰指南对心衰合并高血压的管理进行了更新(表4)。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对于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年龄>75岁,存在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Framingham危险评分>15%),将血压控制在mmHg以下可显著降低心衰发生率和心血管原性死亡率。
▼表4.心衰合并高血压的管理
慢性心衰植入性器械及辅助装置新进展ImpellaRecover系统
ImpellaRecover系统是导管经股动脉逆行进入左心室,前端有笼状的血液流入口,导管位于升主动脉段有血液流出口,流入口和流出口之间有一内置微型轴流泵,通过内置的导线和体外控制器连接,从左室抽取的氧合血液经过微型轴流泵直接泵入升主动脉,建立左心室—升主动脉引流途径。ImpellaRecover系统主要用于短暂循环支持,最长辅助7天。
ECMO用于非心脏手术的心衰患者
体外膜式氧合器(ECMO)是一种短期呼吸替代兼有循环辅助功能的装置。主要适用于重症心衰患者的心脏介入治疗、难以纠正的心原性休克、CPR后不能恢复有效自主循环、以及终末期心衰的移植前等待等情况。
超滤治疗
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可考虑采用超滤治疗:(1)高容量负荷,如肺水肿或严重的外周组织水肿,且对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抵抗;(2)低钠血症(血钠<mmol/L)且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如神志不清、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呕吐以及肺水肿等;(3)肾功能进行性减退,血肌酐>μmol/L或符合急性血液透析指征的其他情况。
小结
随着循证医学的进展,ACC/AHA/HFSA心衰指南基于现有的研究进行了更新,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了心衰管理的依据。植入性器械及辅助装置在治疗心原性休克、高容量负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终末期心衰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