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马酸比索洛尔片苏莱乐慢性心衰基础

心力衰竭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预后差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是所有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中晚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CHF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预后严重。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概要》,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心衰万。基于0.5亿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的调查发现,我国心衰标准化患病率1.1%,发病率/人年,据此估算25岁及以上心衰患者达万,每年新发万。随着年龄增长,心衰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明显增加1。

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演变

β受体阻滞剂是很强的负性肌力药,以往一直被禁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而且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临床试验也表明,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初期对心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VEF降低,但长期治疗(3个月以上),则一致改善心功能,LVEF也明显增加。这说明β受体阻滞剂的急性药理作用与长期治疗的效应截然不同,这种效应被认为是内源性心肌功能的“生物学效应”,而且是一种时间依赖性的生物学效应,要一定的时间才产生。

β受体阻滞剂之所以能从“心衰的禁忌证”转变为心衰标准治疗的一部分,就是因为走出了β受体阻滞剂“短期药理学”治疗的误区,认识到其长期治疗的生物学效应,即修复性策略——改变心脏的生物学性质,这也是心衰治疗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依据2。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

比索洛尔心功能不全研究(CardiacInsuficiencyBisoprololStudy,CIBIS-Ⅱ):入选例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伴中、重度CHF患者(主要是NYHA心功能Ⅲ级),比索洛尔最大剂量10mg/d,平均随访16个月。总病死率降低34%(P0.),各种原因的住院率降低20%(P=

0.),心力衰竭恶化的住院率降低36%(P0.),猝死率降低44%(P=0.)。该研究首次将比索洛尔从慢性心衰禁忌证变成适应证,奠定了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基石地位。3

之后,CIBISIII研究发表,结果首次证实慢性心衰患者无论先用比索洛尔还是ACEI,在全因死亡和住院联合主要终点以及全因死亡方面,患者均同等获益,且先使用比索洛尔的患者第1年猝死率显著降低46%(P=0.)。该研究支持β受体阻滞剂与ACEI的治疗不分先后。4

直至今日,ACC指南中仍引用CIBISII和CIBISIII研究作为推荐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用于HFrEF基石治疗的主要依据。CIBIS系列研究等经典循证不仅改写了慢性心衰治疗历史,而且经受住了长期的临床实践考验,由其奠定的β受体阻滞剂地位至今无可撼动。

β受体阻滞剂是心衰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根据年AHA/ACC/HFS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β受体阻滞剂治疗HFrEF(射血分数出现下降的心力衰竭)地位稳如磐石,心衰前期预防引


转载请注明:http://www.kzzgt.com/yfbf/1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