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发生率持续升高,65岁房颤人群称为老年房颤,我国老年房颤人群数量庞大。
房颤最大的危害是血栓栓塞,高度致残;另一大危害是心力衰竭,可使已有的心功能恶化,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老年房颤还可以使卒中发生率明显增加。
老年房颤治疗目标及策略
老年房颤最重要的治疗目标是降低死亡率、住院率、卒中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活动耐量和左室功能。
目前老年房颤主要治疗策略
房颤病因或诱因的治疗(纠正病因、诱因);
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节律控制;
控制房颤心室率-室率控制;
抗凝(很重要),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其它综合治疗。
这些治疗策略中强调综合治疗,老年房颤需要各学科综合治疗;同时老年房颤到底何时进行节律治疗,何时进行室率控制,是各科医生争执不休的问题。
那么到底该控制心室率?还是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节律和室率控制
节律控制:
1.药物和器械转复---“无奈的选择”(无论哪种方式即使转复了仍需要考虑药物维持,如果不维持即使转化成功房颤仍可能复发)
2.导管消融: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
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究竟哪一个更优?
老年房颤的治疗决策:控制节律or控制室率?
应结合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房颤病因(基础心脏病种类)、病理(心房心室大小)、发作特征、心功能、临床类型、症状、经济情况、地域情况等综合分析。
年龄稍轻、没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有器质性心脏病但改变轻微的老年房颤可以以控制节律为主。
对年龄很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脏结构改变明显的老年房颤患者就不要强求控制节律,而应该着力于控制心室率。
老年房颤节律控制
转复窦律:同步直流电复律、药物转复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药物复律比电复律效果差且可出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直流电复律较药物转复成功率高,缺点是患者需在镇静或麻醉状态下施行。
无论是药物转复还是电复律,血栓栓塞或卒中的危险性并无不同,因此这两种方法的抗凝治疗是一样的。
导管消融术:射频消融、冷冻消融。
老年房颤室率控制
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不适合进行节律控制治疗,应进行室率控制:
基础病因未解除者(如甲亢患者的甲功控制不好);
高龄;
持续时间较久的慢性房颤或心房明显扩大者;
有基础心脏病且心脏结构变化较大者。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最常用,还有射频消融和冷冻球囊心房隔离术。
近年来导管消融适应证不断放宽:
美国指南中除了延续11年指南的建议:房颤首先建议首选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再用导管消融外,新增一条指征(最后一条):
欧洲指南新增两条推荐(最后2条):
导管消融-转复窦性心律
从上述指南变更中可以看出,导管消融治疗AF的地位越来越高。
但老年房颤选择消融治疗时仍需考虑:
房颤类型:阵发和持续;
左房大小;
房颤病史;
心血管病程度;
患者年龄及意愿。
老年房颤的治疗选择
总的来说,老年房颤的治疗选择,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节律控制用于恢复窦律,维持窦律;室率控制用于控制心室率。此外抗凝治疗在老年房颤患者治疗中非常重要。
评价房颤患者是否启用抗凝药评分标准:
ESC房颤指南仍沿用此评分是评价房颤患者是否启用抗凝药的标准,评分越高,栓塞风险越高。
ESC房颤治疗策略有关启用抗凝药标准(过去不分性别,本版指南分性别):
ESC指南首次推出了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
由以上标准可见,“老年”既是栓塞的危险因素,又是易出血的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易合并多种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服用多种药物;
服药依从性差;
活动能力较差;
抗凝药选择需针对老年特点:
口服抗凝剂: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种类和剂量:
达比加群
利伐沙班等
华法林:INR:1.6-2.5(≥75岁);2.0-3.0(75岁)。(最经典、常用但治疗窗窄,INR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果使用需告知患者密切监测INR)。
小结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尤其老年人更为常见。老年房颤有较大的危害性:栓塞、心衰等;老年房颤患者一些独特特点如栓塞发生率高,出血风险大,依从性差,心房纤维化相对重等。
转自: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广东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