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是全球慢性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欧美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成人心衰患病率为1%~2%,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长,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超过10%。美国的数据显示心衰患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至年10年间增长了34%。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提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从心衰“事件链式、阶段式”发展的特点来看,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增加将导致事件链终点的心衰患病增加,特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使未来发展为心衰的人群更为庞大。
为提高社会公众对此疾病的认识,同时为帮助病友及时了解该病治疗的最新进展,提高自我管理的效能,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医院心力衰竭护理亚专科在年10月21日下午13:30主办了以“携手护心”为主题的患教会,以期为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调整药物,搭建心衰病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
会议开始前,心衰护理团队携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本科生志愿者组织到场患者进行六分钟步行实验。这是运动量较小的次极量运动试验,临床上应用它来评估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观察其治疗效果。
会议开场,由心衰护理亚专科成员董忻悦为患者介绍了心力衰竭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授课内容围绕症状管理、血压心率管理、饮食管理、出入量监测、服药依从性、运动与休息展开。
自我监测的益处良多,概括而言,患者通过自我管理能够及时发现液体潴留、血压、心率改变等,通过门诊随访咨询医生等方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便于病情的连续观察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服用改善心力衰竭预后药物的依从性提高;同时能够及时、安全地逐步把药物增加至靶剂量或最大耐受量,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议程是由心内科护士长张倩为患者介绍心力衰竭的运动管理。内容主要是讲述符合适应症的心衰患者运动康复的优点、方法、强度与频率、安全性等等。
欧洲心脏病协会心脏康复和运动生理工作组和美国心脏协会下属运动心脏康复和预防分会建议:运动锻炼应作为心脏康复的一部分,因应用于所有的稳定心衰患者。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成人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所有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只要其能够接受所制订的运动方案,都应该考虑进行运动训练。运动康复的优点包括能够改善心衰患者的活动耐量和心力储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神经激素水平及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寿命以及可节约医疗开支等等。
第三堂课由心内科主治医生徐亚妹为患者解读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为患者普及了心里衰竭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特点、流行病学等等。重点介绍了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方法、以三梯队形式分析了各类药物的优势、服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等,强调了心力衰竭的药物调整是一个长期且不容忽视的过程。
对于患者的常见误区,如心率不快是否仍要吃倍他乐克、血压不高为什么要用降压药及情况好转是否可以停药等,徐医生也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另有患者提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担心肝肾功能下降。徐医生表示心力衰竭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本身死亡率极高,与药物的副作用相比,治疗往往是利大于弊的;现有使用的改善预后的药物只要合理使用,不良反应都较小,只要定期检测往往是安全的;并强调合理使用、定期随访监测可以明显较少药物不良反应。对于细致的解读让许多患者解开了困扰多时的问题。
下午的课程结束后,在场的医护人员特地对患者仍有的疑虑及困惑给予解答,在场的许多患者反馈会议内容是他们很需要的,非常期待下一次的患教会召开;另有患者表示对这次六分钟步行试验很感兴趣,期待下次仍能回院再做一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