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
慢性心衰管理快速参考指南(一)
图表
慢性心衰管理快速参考指南(二)
图表
慢性心衰管理快速参考指南(三)
四、介入手术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NYHA分级
QRS时间(ms)
I
II
III
IV
若心脏性猝死风险高,给予ICD
无使用ICD和CRT的临床指征
–不伴LBBB
ICD
ICD
ICD
CRT-P
–伴LBBB
ICD
CRT-D
CRT-P或CRT-D
CRT-P
≥伴或不伴LBBB
CRT-D
CRT-D
CRT-P或CRT-D
CRT-P
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P=心脏再同步起搏器
R
对于LVEF≤35%的HFrEF患者,推荐ICD、CRT-D或CRT-P作为治疗选择(如上表所示)。
√
对于拟接受CRT和/或ICD治疗的患者,应在术前和术后提供咨询,包括对潜在的设备放电和设备失灵的讨论。
辅助通气
R
伴中枢性呼吸暂停的HFrEF患者不应接受自适应伺服通气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R
需进行血运重建的心衰伴心绞痛患者可考虑CABG。在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后可考虑CABG。
心脏移植
√
药物难以改善的严重心衰患者应转诊至高级心衰中心,在这里可评估是否适宜进行心脏移植。
图2HFREF、NYHAII-IV级患者的药物和器械治疗流程
五、出院后管理
R
综合出院计划应确保所有有症状的心衰患者出院后服务的链接都很到位。
√
全面计划要求一级和二级医护团队进行沟通,包括入院后的出院计划、预期护理计划、专科护士的参与以及家庭护理等。
护士主导的随访
R
住院的心衰患者在出院后应接受专科护士的随访,专科护士具有启动或调整用药的资源。
药师的角色
R
应为心衰患者提供多学科随访,其中包括提供关于药物和依从性的知识。随访应当包括向临床医生反馈优化药物干预可行性的内容。
自我管理
√
自我管理项目应针对患者个体的需求,要特别注意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
六、姑息治疗
√
对于接受最佳可耐受心衰治疗但仍有症状的严重心衰患者,应给予姑息治疗的机会。包括:
-积极的心衰管理,并与症状控制相结合
-合理化的药物治疗
-预期护理计划
-医护协作
-多学科团队工作
-一级和二级医护之间的沟通
-良好的临终护理
所有参与严重疾病患者管理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应采用上述方法,如有需要寻求专家建议。
√
猝死和生存不确定性的问题存在于所有心衰患者。在疾病的所有阶段都应该给患者讨论这些问题的机会。
√
慢性心衰患者在优化饮食、液体摄入和标准管理之后,存在呼吸困难者可考虑给予低剂量的阿片类药物,可根据患者的反应滴定药物剂量。
合理推进疗程组合
√
应和患者及家人一起定期回顾药物治疗,并及时决定调整或停止用药而不是等到出现副作用后。应考虑不同处方在症状缓解和预后改善方面的差异。
R
对于临终的严重心衰患者,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应遵从复苏委员会(英国)对设备停用的建议。
温馨提示
医脉通投稿邮箱:tougao
medliv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