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郭艺芳:心衰合并COPD,β受体
β受体阻滞剂是慢性心衰药物医治的基石,长时间充分地运用β受体阻滞剂医治可显著下降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再住院率和死亡率。但是,近日发表在《Heart》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却表明,大量的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并未接受β受体阻滞剂医治。
研究共纳入例COPD患者、例心衰患者和例心衰合并COPD患者。心衰合并COPD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9岁,其中60%为男性,27%既往心肌梗死。在心衰合并COPD的患者中,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或ARB的比例为22%;在唯一心衰的患者中,该比例到达41%(校订后OR0.54,95%CI0.51~0.58,P<0.)。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和长效M受体阻滞剂的心衰合并COPD患者中,同时服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为27%;在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下,服用ACEI/ARB的比例到达46%(例)。
图1.吸入疗法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深色表示患者服用ACEI/ARB,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浅色表示患者同时服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
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对此评论道,对合并COPD的心衰患者,由于过度担心β受体阻滞剂对气管-支气管的不良作用,很多医生与患者会谢绝运用此类药物医治。该研究结果正反应了这1现象。
但是,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对合并COPD的慢性心衰患者,运用β受体阻滞剂医治一样可以显著下降心血管事件风险,并改良其远期预后,并且这些研究结果与医治理念已在相干指南性文件中得以体现。简单地讲,除合并支气管痉挛的患者外,多数情况下,COPD并不是运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医治的忌讳证。固然,COPD患者可能对β受体阻滞剂的医治更加敏感。与无呼吸道疾病的患者相比,此类患者运用β受体阻滞剂医治时,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呼吸道的症状与体征,和心率和血压,以更小的剂量启动医治,并根据医治反应,缓慢增加到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大剂量或指南所推荐的目标剂量。
对我国慢性心衰合并COPD患者运用β受体阻滞剂的医治现状,郭艺芳教授指出,我国尚缺少大规模的调查。不过,一些小型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不仅如此,很多没有明确适应证的患者却接受了β受体激动剂的医治。对合并慢性心衰与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β受体激动剂可以显著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总之,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应当更加重视这1问题,努力减少β受体激动剂的运用,提高β受体阻滞剂的医治率。
延伸浏览心衰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运动训练反应和预后
年,《美国心脏杂志》(AmHeartJ)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心衰患者合并COPD与高龄、合并症多、运动耐量减低、心血管死亡率/心衰住院率增加有关。不管患者是不是合并COPD,β受体阻滞剂的选择性与预后无关。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有COPD状态的例患者中,11%(例)确有COPD。COPD患者的年龄更大、合并症更多、使用β受体阻滞剂更少。在基线水平,COPD患者耗氧量峰值较低,Ve/Vco2斜率较高。中位随访2.5年,COPD与死亡率/住院率、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心衰住院率增加相干。多变量校订后,心血管死亡/心衰住院风险仍增加(HR1.46,95%CI1.14~1.87),但死亡率/住院率(HR1.15,95%CI0..37)、死亡率(HR1.33,95%CI0..76)无显著增加。
该研究是对HF-ACTION实验数据进行的分析。HF-ACTION实验共入选例接受或未接受有氧训练的心衰患者(射血分数≤35%)。通过Cox模型分析了临床特点与预后(死亡率/住院率、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心血管住院率、心血管死亡率/心衰住院率),和与运动训练的关系。同时还分析了β受体阻滞剂的心脏选择性与预后的关系。
参考资料:
[1]UnderuseofβpworthB,art;0:.doi:10./heartjnl--.
[2]ClinicalCharacteristics,ResponsetoExerciseTrainingandOut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