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心痛、心碎、心累来形容困境。事实上,人类的心脏确实脆弱,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心衰“。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结果。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心衰又称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无法正常泵出足够的血液来供应身体各个器官活动及代谢的需求,心脏因此渐渐变得肥大,失去功能。
虽然我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却越来越高。40多岁有可能患上心肌梗死和心衰,65岁以后,心衰发病率激增到十万分之一二百。”
如果在40~50岁时,仍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0岁以后就可能受到心衰发病之苦;从40~50岁开始作出改善,对防止心衰也会起到作用。
心衰是包括心脏病在内的、所有循环器官疾病的终末阶段,但患上心脏疾病和血管疾病未必都会导致心衰,其区别在于个人基础疾病的不同。
相对而言,伴有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更易发展为心衰。
“心衰有4次预防机会”
01零次预防
指在没有患任何相关疾病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不暴饮暴食、不摄取过多盐分、不吸烟、多运动、控制体重、避免混乱的生活习惯。
02第一次预防
如果身体肥胖,且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心肌梗死、心率失常等心脏疾病。
减肥、降压、控糖和降血脂,可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患病风险。
03第二次预防
由于未能充分改善生活习惯,患上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疾病后,需要注意的是预防心肌梗死的反复发作,以免病情进展为心衰。
患上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人,并非都会成为心衰患者。
▲高血脂、高血压患者须遵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稳定血压;
▲曾经心肌梗死发作的患者须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坚持锻炼,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过于激动等。
04第三次预防
通常来说,急性心衰多是在其他诱因下突然发作,患者会突然感觉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
若能在急性心衰未发作前,做好日常预防,即便已经患上心衰,也可能避免最严重的后果。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阻止病情急性恶化,必须严格按医嘱服药,避免一切不利于心脏健康及有可能引起心衰发作的因素。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心衰第一次发作时还有抢救成功的可能,经过住院治疗后,大部分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健康”。
然而,这不是治愈,而是变成慢性心衰,一旦病情再次恶化会极为凶险。
心衰的5个早期信号
01咳嗽
心衰患者在早期常出现咳嗽。
一般来说,心衰引起的咳嗽有以下几个特点:
▲频繁的干咳,伴有胸闷气喘;
▲活动或劳累后,咳嗽气喘的症状加重;
▲处于平卧位时症状较重,当变成坐位或立位时症状缓解,并且常在夜间发作。
02全身乏力
总是感觉全身乏力,没走多少路就已经疲乏不堪,甚至连话都不愿意说。
03没胃口
右心衰的人全身供血不足,导致胃肠血流量减少,容易腹胀、恶心、呕吐。
04尿少,浮肿
心功能减退后,心排血量降低,全身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不足,导致患者总尿量减少,而夜间尿量相对增多。
05情绪或精神异常
老年心衰患者往往出现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幻觉、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
三个习惯帮你护心
1.监测三高
心血管事件链是从没有疾病风险到血管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再到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
建议老人平时在家勤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如果经过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血糖、血脂、血压仍未达标,需尽早在医生指导下启用药物治疗。
2.定期体检
一般人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即可,40岁以下且有心脏病家族史,以及75岁以上者,建议每年做一次体检。
3.戒烟戒酒
吸烟者心血管病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2~3倍。
研究显示,戒烟对预防心血管病复发的作用占40%,戒烟24小时,心血管系统就开始受益,血压下降、心跳变缓,发生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意外的风险随之降低。
此外,饮酒量越大,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就越大,因此还应少喝酒。
天方尤佳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