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曲靖日报
麒麟区越州镇双胞胎姐妹何大双、何小双罹患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症,需要手术治疗。年6月,小双做了手术,11月,大双也做了手术。术后,姐妹俩康复良好。
为姐妹俩成功实施手术的医生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绍波。术前,杨绍波缜密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杨绍波精心救治;术后,杨绍波多次回访。10多年来,杨绍波几乎成了姐妹俩的“家庭医生”,两家成了常走动的“亲戚”,书写了医患关系和谐篇章。
打造云南省临床重点专科
年7月,杨绍波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毕业,进医院工作。21年来,杨绍波像磐石一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先后到浙江医院、昆明医院、医院、上海医院进修,并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心血管内科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杨绍波学以致用,在医院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开通急性心血管疾病诊治“绿色通道”,设立检查室、介入导管室、住院区等,先后引进重症监护病床、无创呼吸机、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仪、除颤仪、动态血压仪、遥测心电监护仪、静脉输液泵等先进设备,整体提升了疑难危重病人的诊疗水平,把心血管内科成功创建为云南省临床重点专科。
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
医术无止境,前面有高峰。
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上创造了多个“全国首例”。他创造的“高频旋磨术”位居国际先进行列。他首创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无需开胸,为患者减轻了痛苦。他研制的“可降解涂层冠脉药物支架”,提高了国产支架的安全性。
经过不懈努力,杨绍波五拜名师学艺,葛均波四下基层授徒。年,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医院支持下,设立了“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同时启动了国家级胸痛中心建设。同年6月,医院心血管内科建设了重症监护CCU病房,率先在滇东北地区开展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诊疗。平方米的CCU病房有8套先进设备,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尤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抢救效果比较明显。
年12月3日,会泽籍87岁的老人瞿树恩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杨绍波仅用23分钟,就为老人成功实施了微创手术,开通急性堵塞的冠状动脉。鉴于年岁高的危重患者做手术风险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杨绍波和他的团队急患者之所急,坚持“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积极创新,建立高效、规范、便捷的胸痛中心,遵循“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方针,全员协同、全程管理、全员参与,优化诊疗流程,缩短急救时间,探索出多学科合作的先进模式,展现了“大医精诚”的高尚品德,为“健康曲靖”建设作出了贡献。
年12月23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专家经过严格评审,医院心血管内科胸痛中心成为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
和蔼可亲待病人
“轻言细语,待人和善。”这是一名患者对杨绍波的印象。
84岁的老人晏光禄心脏病反复发作,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常客”。医院诊治都找杨绍波。老人说:“小杨熟悉我的病情,知道怎样给我治,我放心!”
只认杨绍波的患者不止晏光禄一人,今年73岁的“老病号”李凤美,年9月11日9点30分胸痛急性发作被送进了医院心血管内科,急救医生马上把患者送到导管室进行介入手术。杨绍波对李凤美太熟悉了,之医院诊治过。这次,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病情严重。杨绍波快速为患者开通右冠状动脉,让患者恢复了血流。同年12月18日,杨绍波又为李凤美施行左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杨绍波说:“老人就像小孩,医生要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在科学诊治的前提下,给予病人心理安慰,让病人有信心战胜疾病。”
宝剑锋从磨砺出。在杨绍波的带领下,目前,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先进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多名医生先后获得了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心病介入治疗资质证书。杨绍波也成为中国医师协会云南省心血管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云南省高血压分会委员,医院管理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曲靖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